有感于买画与卖画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12-12-10    点击:2875分享到:更多


 

有感于卖画与买画

 

于新生

 

    我的朋友和有交往的人常点拨教育我:你太低调,不知去做市场,也不懂多宣传包装自己。我想这里意思有二:一是出于关心,二是指出我的无能。说真的,我并没觉得自己低调,也在做市场,只是怎样高调,怎样做市场,怎样包装而不得其法,这同我个人性情有关,归其原因只是自己实事求是不会虚夸骗人而已。现我在博客上也发一些我的作品拍卖收藏之类消息,告诉大家书画市场中有人喜欢我的画,算是接受朋友建议的宣传包装吧!但我希望大家并不要太轻信这类的宣传包装,因为在当今书画市场中许多东西并非物有所值!



艺术品博览会

    想这些年,画家们为市场已付出了许多,画了不少的俗画,甚至忘了艺术家是干什么的,画到底该怎样画了,可是赏画者俗人太多,为了市场和生计,对得起俗人就对不起艺术了,就连我这不会做市场的也快成一个画俗画的画家了。

    市场中现在我的画已不多,其原因是过去那些做宣传搞笔会的画和低价位走出去的画市场已基本消化了,现放出去的画越来越少。有人劝我画价不要太高,其实想来也不是觉得自己在纸上加点色墨的东西有多高价值,只是本不想画太多的俗画,不想卖货一样薄利多销。有好多买家为价格再三讨价还价,常因价格不下而难以成交。有买家则以为多买价格要低,我的原则相反,一张两张可低,多买则价格难降,就因怕市上这种俗画太多亏了良心。再则,觉得自己画虽俗,但比那些俗不可耐的画还要强上几倍,亏了自己也不该掉艺术的价。说实在的,看有些人花大价买那些徒有虚名的画,心中实为那些买画人不安,但世俗如此,两相情愿,无可厚非。

    就当今卖画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者,有!急功近利、见钱眼开者,有!投机取巧、欺世盗名者,有……可谓鱼龙混杂,无奇不有!就当今买画者:“贵远贱近,向声背实”[2]者,有!千方百计、不买而获者,有!造假卖假、坑蒙拐骗者,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艺术品展卖

    众所周知,做“买”“卖”讲究的是货真价实、物有所值,可当今这“卖”与“买”时兴地是看“包装”,把商品外表千方百计弄得好看以利推销是商品社会之时尚,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总有识货者以辨真假,但就书画而言,能看这质量优劣的内行则不多,大多外行买画者仅是为了送礼或升值赚钱,故对画家的判断也只有人云亦云或看其身份头衔等外表包装了。画本来是看的,可这样的买卖方式在书画市场有时就变成了“听”:画先不用看,听画家是何头衔再加尺寸就可定画的价格。如此的市场导向自会产生相应的画家和产品,以至诸多画者只见眼前利益,不思探求艺术品位,逢迎市场,格调低俗。这些字画的生产者不管水平高低如何,需先千方百计冠以头衔,所谓“一登龙门,身价数倍”,水平不长,但身份见长,则画价即涨。甚至有些外行也因此千方百计挤进专业协会中混上点职务,对外立马就可成为画坛大家。那些无门无路获得正规头衔者就干脆来个自封,什么“世界协会”、“国际画院”、“虎王”、“猫王”、“牡丹王”……大王遍地是,院长滿天飞,大有“乱世出英雄”之势。曾听说前几年在山东某地,有一个外地本不会画画的骗子,就靠一张自封为某画院院长的假名片,竟把花几百元一张订制的一批俗画冒充自己的作品几万一张卖了出去。可笑的是买画者竟以得了这所谓院长的画到处炫耀,当有内行人指出其画低劣时,买画人还大为不快,认为这是“文人相轻”地同行贬低。

    对一些作品已有市场定位并被藏家追捧的画家,倒画者为得其画更是机关算尽。好些人不是拿钱买画,而是千方百计地投画家所需、所好用种种名堂换画。有借宣传、出画册、登杂志、办展览索画的;有搞笔会、办活动让画家出工似地按天论价要画的;有用古董、家具、纸笔、家电等以物换画的……其实,这些杂志报刊多是冒牌根本无宣传力度可言,所换物品也多为伪劣实是让你上当受骗。但不管何法,仅有一条,就是用这些办法所付出的成本总要比从画家手里买画要合算得多的多。既然成本低,那么有钱赚就干,把弄到手的画再倒卖向市场,这样最后流出去的画自然还是比画家画价要低许多,因而画家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直难以协调。



画展

    市场虽如此,但归根到底画家面对市场不能左右别人,尚可左右自己,自不上当则无当可上。且以为画家还是要把画画好,至于卖画那是市场的事。就艺术而言,画卖得好不一定是好事,画卖不好也不一定是坏事。

    画家为何卖画?是为生计!可为了生计是否就该背离艺术?人生在世,须精神、物质相统一,精神思想靠圣贤,物质生存靠世俗,凡人活于世,两者不可或缺,只别于偏重不同:偏于精神则圣贤;偏于物质则世俗。为艺术?为生计?我想:艺术人还是多想想艺术,生计人只有多想想生计了。

 

    [1]见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2]见三国·魏·曹丕《论文》:“杨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瘖于自见。”

 

2012年12月于济南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