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济南时报专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 于新生 于迪《乡音》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14-11-24    点击:3002






于新生(昕生),1956年8月生于寿光,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是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1998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教育工作者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1年出席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第25、26届意大利世界儿童图书插图展览,第三、四、五、六届全国年画展览,第二、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第五回全国新人新作展,全国群星美术大展,纪念5.23讲话全国美展,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等大型美展。多件作品被选送赴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古巴等国家展出。
  所作《中国古代寓言》连环画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吉祥腊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奖,《喜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牌奖、第十二届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和第六届全国年画展银奖,《大晴天》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荷塘水清清》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美术作品奖,《金秋》获文化部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中国儿歌一千首》作为我国唯一作品入选第25届世界儿童图书插图展览并分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幼儿图书评选插图二等奖,《农家新居》获全国首届风俗画大展一等奖,《中秋节》邮票(三枚)2001年由国家邮政局发行。

忘却不了的乡音

——中国画《乡音》创作谈



《乡音》小构图

    在《乡音》中,说书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化形式,又是传达百姓自己喜怒哀乐的媒介。它过去曾经在民间相当流行,亊过境迁后的现在还看到它的存在,民间百姓至今还在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声音,但它现在显然已不是时尚的艺术,也不是正规媒体的声音,它的表现形式已是明显过时了,它正在退出文化的舞台。可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似乎不再实用并将成文化遗产的文化形式,在整体的文化史层面上就显得更为珍贵。

    人们脚下踩着的还是老辈里耕耘过的那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历了说不清的时事变迁,生命荣衰,一切都去了,只有这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产生的文化留了下来。在潮流漂浮着的时尚下面,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形态至今还在活着。说书人开始调琴,还是我儿时印象中开书前调琴的那样的动态,他还在用这种文化形式向人们述说着百姓心中的故事,但此时的说书人显然已不再是以前常被村里请书时的说书人,而是在用这种形式因兴趣无偿演喝或是游荡在街头献艺谋生的说书人了。听书人还是基层的百姓,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审美习惯与以前也已有了许多的变化:他们身上不再穿自己做的那厚厚的棉裤棉袄了,而是穿上了买来的成品服装;他们生活中已很少用以前自产自用的提篮、土布、民间玩具了,手机、方便袋、新玩具早已浸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状态的变化,他们对于听书这种传统的曲艺形式也似乎有了更为复杂多样的审美态度:一个老年人和一个中年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听书,他们的年龄显然是经历过早年请书的时代,他们依然在入神地品味着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曲调,那个老人已在阳光下听了好长的时间,为了降温他把帽子摘下来,将一条湿毛巾盖在了头上;孩子们显然是对说书不感兴趣,他们对过去甚至是现在都还懵然不知,有的在母亲的怀里,有的只管在吹奏她喜欢的新儿童乐器玩具,这新乐器的声音与这老三弦形成了混杂的交响;前面那个倚躺在行李上的中年人是要离开家乡出门的人,他幼时也一定听过书,但这书并不能解决他的生活问题,他想改变世代务农的命运出外闯荡世界,在此听书只是他在行程中消磨下等车的时间;右侧站立着的男子与蹲着的老汉是卖东西的,站立男子外衣里面挂在胸前的挂包是用来盛卖东西挣来的钱的,这是他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他生存养家的来源,他希望这包每天都能鼓起来,他们守着要卖的东西,边听书边关注着准备买东西的人,关注着他眼前的世界;上方那两个妇女是上街闲逛买东西的,路过这里也只是看看热闹,她们打量着远处让她们感兴趣的事正在议论,而所谈的悄悄话肯定与这书词无关;后面那个中年人一看就是乡下的聪眀人,他正在打量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合计着下一步的生计;那个紧紧搂着孩子的年轻母亲,似乎正在承受着乡下人不愿承受但又不得不承受的事,世上没有人愿意逆来顺受、听天由命,但她却无力改变现实和自己的命运,她所做的只能是为了孩子在心中默默地祈祷……

  我在《乡音》中的这些人物造型和情节的安排,即是想通过说书人与听书人这些不同生活情态的相互关系组合,来表现基层百姓的现实生活,来体现社会发展过程中说书这种老百姓曾经喜闻乐见传统的文化形式与当代文明所产生的衔接、变化和碰撞。并通过《乡音》中说书这个文化符号与百姓现实状态的联系,去反映传统艺术形态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思考,让我们从社会整体和文化史层面上,去关注那些更贴近生命本原特征的生命状态和体现本原生命状态的艺术形式。

    中国的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它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美术等多种艺术形态,这些民间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文化,也是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快要消失的文化。文化的责任提醒人们要在“向前看”的同时不要忘了还要向后看!不要忘了传统,不要丢了百姓!在当今艺术形态变得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要去尊重过去的文化传统,更要去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生存状态,更要去保护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乡音,忘却不了的乡音……也是不应该忘却的乡音!  

2014年8月于济南

(本文为节选,全文请见于新生艺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