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郭子仪卸甲降回纥》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20-04-24    点击:4096分享到:更多



我画《郭子仪卸甲降回纥》

于新生


郭子仪卸甲降回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作品
作品)500cmx240cm    于新生      2018


所以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选题中选择《郭子仪卸甲降回纥》,是因为对宋人李公鳞《免胄图》的兴趣。记得早年看到此画,我就曾对此画的内容查阅过相关资料,当时即被郭子仪大智大勇智退回纥、土蕃联军的故事以及该作品的传统绘画技法所吸引,致使今天在面对这一题材时,依然觉得兴味盎然。尽管前已有宋人李公鳞的《免胄图》出现,但不同时代的画家在对同一历史内容进行表现时,总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特征和画家对内容的个性诠释,因而,我决定以当代人的眼光和方式来画一次与《免胄图》有所不同的《郭子仪卸甲降回纥》。 



《免胄图》(局部)李公鳞(宋)


一.  查询相关史料


再度查询史料。《郭子仪卸甲降回纥》相关内容记载于唐.胡璩的《谭宾录》以及二十四史《旧唐书》等典籍中,其所述内容大致相同。

胡璩的《谭宾录》内容如下:

【原文】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乎原作曰,据明抄本改。)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及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予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译文】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将仆固怀恩病故。各异民族联合进犯京畿。郭子仪奉命抵御。刚到泾阳,少数民族的部伍已经合军。郭子仪只率了两千部众,少数民族的头领问:“这个领兵人是谁?”部下说:“他是郭令公。”回纥头领说:“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国没有头脑了,所以我才来的。现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郭子仪差人告诉他,说皇帝身体康泰。回纥头领说:“我们叫仆固怀恩骗了。”郭子仪使人传话,回纥头领说:“郭令公真在的话,我能见到他吗?”郭子仪将要出见,将领们说,少数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至诚可以感动神仙,何况是少数民族呢?”

《旧唐书》中相关史料如下(摘录):

    子仪将出,诸将谏曰:戎狄之心,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诸将曰:请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适足以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持满注矢以待之。子仪以数十骑徐出,免胄而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罗锦,欢言如初……

    除此记载之外,另有传说故事等多种,内容与此大致相同。

    这些典籍和传说记述了《郭子仪卸甲降回纥》的大致过程,也为我创作这件作品提供了文献资料方面的依据。


.选择内容情节


由于前已有宋人《免胄图》的出现,因而创作《郭子仪卸甲降回纥》从情节及画面形式处理上首先要尽可能与《免胄图》有所不同。




《郭子仪卸甲降回纥》小构图

李公鳞《免冑图》表现的是郭子仪下马扶起跪拜的回纥头领之情节,但经研究史料,文献中郭子仪下马情节并未具体提及,因而《郭子仪卸甲降回纥》虽与《免胄图》为同一内容,但在情节处理上仍还有选择的余地。为了避免与人作品类同,又考虑到需加强双方冲突对比并突出主要人物的气势,我选择了史料中所记载的郭子仪仅率几十骑人马前往回纥军营,卸甲后在马上向回纥头领打招呼,回纥头领看到郭子仪下马向郭子仪下拜致敬的情节。此情节的选择从后来画面的创作效果来看,其使冲突双方形成了“马上”与“马下”的态势对比,更利于郭子仪英雄气概及“降回纥”这一故事结局的体现。

 

.搜集形象资料

 

内容情节确定后,画面环境及形象素材的收集是创作前期必须要进行的环节。我根据画面中出现的时代、地点、人物等内容从书籍、网络、影视等媒介中搜集查询该创作所需要的形象、衣着穿戴、兵器道具、马匹鹰犬等资料,并到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采风写生,考察当地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及博物馆,为该创作的充实和深化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考察



在永乐宫考察


与陕北农民交流


在陜北写生



.确定画面风格


由于《郭子仪卸甲降回纥》的情节内容发生在唐代,因而画面风格的表现除从形象、穿戴、道具上要符合唐代的特征外,其画面的形式风格也应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结合当时的绘画特点,以反映和体现该题材的历史气息。就此我翻阅了大量唐代的绘画资料,尤其是从敦煌等古代壁画中吸收精华和营养,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使之与创作结合起来。但我同时也明确地意识到,虽然这是一次历史画创作,但创作者毕竟是一个当代人,作为一个当代人去表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就需要既结合一定的历史元素,又不可死板地复制古代绘画的形式去将作品画成一张古画。因为,你毕竟不是古人。

由此,对该画的创作风格必须要明确:它应该是一幅现代气息与古代绘画元素相结合的作品。



《郭子仪卸甲降回纥》小草图
 


.进行画面创作

 

在画面的具体表现上,我吸收传统壁画的装饰感来构成整体画面,把近、中、远景分为三个较为平面的层次,并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来深化和体现主题。




绘制大草图 


第一个层次是人物部分(近景)。此部分表现的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描绘郭子仪与回纥将领会见的情节,是画面的主体。在该层次的人物组合中,我将该事件的冲突双方分为左右两组:左为回纥将领及其所率兵马,右为郭子仪及其所带随从;左为攻方,右为守方;攻方人数众,守方人数寡。在此一众一寡的双方态势对比中,郭子仪卸甲降服对手是该画面要表现的主要着眼点,因而人物的安排及组合也应围绕此内容的体现而展开。画面中:攻者一方旌旗繁杂,人物多为骑马者,并以鹰犬穿插其中,体现其回纥军善骑且人员众多远途而来的异族特征;守者一方,多为歩卒,队伍中旗帜孤少,且兵卒持以盾牌,以体现其为当地驻军且将少兵寡的防守特征。该层次从故事内容表现上有两个情节点:一是两侧部分,表现攻守双方剑拔弩张“皆持兵注目以待之”的临战情景,以此体现当时这一事件所形成的紧张态势;二是中间部分,是郭子仪卸甲降服回纥首领之情节,表现的是化解这一事件的结局。在这一层次人物布局及内容表现中,我利用旗帜及武器排列所形成的秩序感来体现画面的装饰意味,并运用人物与道具的穿插、呼应、以及垂直线、水平线、斜线、之间的相互配合,突出主要人物并强化其双方的对比,以求使这一层次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的组合。

第二个层次是郭子仪身后的泾阳城(中景),也即双方攻城和守城争夺的交点。在这一层次对泾阳城的表现中,我则更多地吸收了古代壁画的方式,不强调以三维空间的透视规律去表现具体的自然环境状态,而是尽量在平面化的基础上根据画面的需要确定其形状的安排。该层次除了用传统壁画的风格表现城廓和守城将士外,还添加了洞窟造像等内容,意在体现该事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

第三个层次是泾阳城之外的远山(远景),以此来体现和象征唐代的江山社稷。

由此三个层次的设计配合,就形成了第一个层次(郭子仪卸甲降回纥)与第二个层次泾阳城(攻城和守城的交点)及第三个层次(唐代的江山社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反映出这一事件对唐王朝的重要性,从而也使画面对主题内容及其意义的体现更为明确。

在这三个层次的具体处理中,我除了吸收传统壁画的某些特征使画面具有平面感外,又在形象处理上适当结合了一些写实的造型特点,使人物的表现与古代绘画拉开一定距离,有的人物刻画更为深入,有的人物刻画则更为简化,以寻求人物间相互的个性对比。在其绘画技法及色彩处理上则吸收古代壁画的某些表现方法,弱化其水墨特点,以色彩的穿插和肌理的配合来表现画面的厚重感和时代感,虽然作品整体吸收了古代壁画的装饰风格,但在具体表现上我仍强化其写意意味,以求画面形成古代与当代、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气息。





绘制正稿

绘画创作既是对一件作品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创作从多方面充实自己的过程。《郭子仪卸甲降回纥》作为一张历史画,不但要从文学、历史等方面了解选题的内容和背景,还要考察其涉及的道具、服饰、艺术形态及绘画表现方式等内容。只有在创作中对画面进行不断地加工和充实,才能使作品从历史角度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并逐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在该作品的创作中,经过专家多次会看和评审,曾多次提出修改建议。根据这些建议,我对画面也多次进行修改和调整,最终顺利完成了《郭子仪卸甲降回纥》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

20181115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郭子仪卸甲降回纥》:http://www.yuxinsheng.com/index.php?
《郭子仪卸甲降回纥》创作过程之一:绘制大草稿:http://www.yuxinsheng.com/index.php?s=/Article/detail/articleid/2008.html
《郭子仪卸甲降回纥》创作过程之二:绘制正稿:http://www.yuxinsheng.com/index.php?s=/Article/detail/articleid/20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