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介绍资料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06-08-15    点击:4285

    
 
 《中秋节》介绍资料



    2002-20 中秋节
    2002年9月21日发行

    特种邮票1套3枚
    (3-1)T 团圆 80分 1290万枚
    (3-2)T 赏月 80分 1280万枚
    (3-3)T 月为媒 2元 1180万枚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1.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20枚;版式二:9枚(连印,发行量180万版)
    版别:影写
    设计者:于新生
    责任编辑:尚予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限期6个月。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食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与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三枚邮票分别为团圆、赏月、月为媒。

  月融融情浓浓――我画《中秋节》邮票

(中国集邮报)

  记得每逢中秋,当圆月升起清辉铺地的时候,老人总是重复着那个年复一年的故事:“月亮奶奶出来了,就坐在门前那颗盛开着花朵的大桂树下,她身边那支白白的玉兔儿正在捣药,那药儿让人长寿,让日子美满,让爱情如愿,让合家团圆……”后来才从课本上得知,月亮上本没有什么月亮奶奶、桂树和玉兔,但在我仍愿意那是真的。也许那完美无缺的圆正合了人们的心理意愿,也许万物那一切的初始本来就来自一个圆,农历八月十五日空中那一轮圆圆的明月,成了人们所期望的美好、幸福、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年中最为美好印象。
  我很幸运地受到邮票创作部门关于《中秋节》邮票的设计邀请,约稿函给我提出了总体设计要求:“内容要主要表现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团圆、赏月等(可根据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内容选择题材);设计要求可采用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体现民间节日欢乐、吉祥的气氛;枚数要求是3枚。”
  怎样画好这套邮票?设计要求中所提出的“采用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我是熟悉的,对该套邮票最后的艺术效果我有把握,但就其题材的选择却着实让我费了一阵脑筋,“团圆”和“赏月”是中秋节民俗活动的代表情节,是中秋节人们精神寄托的核心内容,这两个选题必不可少,但第三枚选择什么内容?查阅资料,各地有关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少:祭月、送瓜、烧瓦子灯、走田野、祭土地神、请桌神……这些活动有的是过去的旧风俗,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的仅限于某局部地域,缺乏代表性,都不宜在邮票中表现。因而,好长一段儿时间这第三枚邮票的内容一直难以确定。
  后来,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终于使我得到了启发。“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传说月神主宰人间婚姻,民间常称媒人为“月下老人”,爱情和月亮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人们常把月亮作为爱情的象征,月亮不但表示团圆、团聚,也有美满、圆满的涵义。可惜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枚表现恋爱题材的邮票。对!第三枚就画“月亮代表我的心”。
  题材确定了,剩下的就是艺术语言的体现,我决定在整套邮票的风格上,采用传统民间木版年画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法,以具有木版年画味道的铁线描造型,构图力求简洁完整,用色单纯,除底色和墨线外,每幅画面限制在三种颜色之内,采用跳跃对比,整体以暖黄色调为主,而每幅又有不同色彩变化,以体现中秋节月光融融、欢乐吉祥的气氛。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画面完成了。方寸间显现的是人们共同的意愿:“团圆”。这是一幅表现中秋节一家老少品赏月饼、饮酒玩乐、喜庆团圆的画面,构图上采用较为对称的形式,天上的明月与桌上的月饼形成圆形呼应关系,老人、大人和孩子们以下方的圆为中心形成一种向心结构,团聚、团圆,这正是人们心目中共享天伦的期盼。
  “赏月”,“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月光下,菊花飘来了清香,瓜果摆满了庭堂,普天下人们仰望那同一轮圆圆的明月。画面运用物象之间的承接关系,使上下呼应,将月情人意融为一体。
  “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为媒,天为证,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对互赠香袋的情人,构成了一幅情意绵绵的画面。那头部变成心形的一对鱼儿和一对桃儿,正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我还设计了一幅“月华图”,画面上“花好月圆”吉祥的祝福同彩云相随,簇拥着明月,充满天地。圆圆的月亮中间是那颗盛开着花朵的桂树,在桂树下我特意设计了两只正在为造福子孙捣药的玉兔,这圆月之中的两只玉兔不正是合了那“一国两制”的涵义吗?亲人盼团圆,海峡两岸盼团圆,这张图稿最后用在了该套邮票纪念张中,我把它献给现在还天各一方的中华子孙,和那个早晚都要实现的中华民族大团圆。(于新生)

    【设计者简介】
  于新生,1956年生于山东寿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1998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教育工作者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1年出席全国第七次文代会。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魏晋《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最早见于明代)。
  中秋节这天,我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嫦娥奔月”。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子。据说她偷吃了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长生不死之药,成了仙,飞上了月宫。另外,“朱元璋月饼起义”、“后羿与嫦娥”也是流传比较广的传说。
  团圆:《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赏月:俗谚有云“月到中秋分外明”。赏月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时代,如《晋书》载:“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此风唐宋以后更盛,像《开元遗事》中就记录了唐明皇与杨贵妃饮酒赏月的活动。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也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全国各地民风不同,赏月游乐的方式也迥然而异。
  月为媒:我国民间以月亮为太阴,主女性婚育,故而由此产生许多婚恋、生育的民俗活动。如偷瓜送子(流行于贵州农村地区)、照月得子(流行于浙江部分地区)、乞月为媒(广东东莞地区)、偷菜求郎(台湾地区)等。
【技术资料】
  《中秋节》邮票每枚邮票左上方的一轮圆月均用黄色荧光油墨印刷,在验钞灯下发出明亮的光辉。该套邮票有两种全张票版式,一种为9枚的小版张,一种为20的大版张。
【原地资料】
  邮票首发式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备忘录】
  2000年1月29日发行《春节》一套3枚、小型张一枚,2001年6月25日发行《端午节》一套3枚。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