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空间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07-01-01    点击:5585

虚拟的空间
――当代写意画名家十二人精品展

来源:黄河口书画研究会网转稿    时间:2005年12月

  中国画近现代的变革历史是一个不断现代化的历史,这一过程具有多样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画画家在空间表现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中国画画家可以充分运用这种自由,来表现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状态与视觉趣味。
  于新生、徐永生、李勇、王汉东、赵建军、张宜的作品与我们以往所看到的传统中国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设计”理念的引入,即对画面空间的自觉意识。通过对画面的构造设计,平面化的处理,形成不规则的穿插组织,山、石、树木、人物、房屋的质感差异在这里被减弱同化,融为一体,服从于整体的纵深感的虚拟。但他们的画面中的形是写生形的组织、概括,是为了完成空间的虚拟。他们并不在意画面的纵深是否具有逻辑上的层次关系,显示出这几位画家心随意行,笔随心运,不拘成法,自由出入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超脱心态。
  王胜华、李学明的作品不以水墨的浓淡来表示空间,水墨作为表现人物、花鸟的手段,也不强调其造型质感的功能,通过前后遮掩的方式暗示人物、花鸟的空间位置。李兆虬、杨晓刚的作品空间具有符号化的主观性,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不具有物理性的真实,而具有某种程度的随意性。葛向阳、宋坦克作品的空间处理方法也得到较好的运用,他们的画面潜藏着平面的分割与组织,他们更注重的是画面的整体感,空间的深远在这里退居其次,色彩的统一更弱化了空间的对比。
  当代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在这十二位画家的作品中已发生重要的变化,一是平面化趋势的增强,与之相联的是装饰性与色彩化的增强,另一方面是多样化的空间处理方式形成画面空间的多种形态,空间的错位与非逻辑性让位于主观化的情感空间和材料性的触觉空间。这种自由,是以舍弃形象的精确与体积和主题性绘画的场景与实为代价的。因此它关系到中国画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内涵结构和表现手段去面对新的时代,与世界艺术进行平等的对话。

2005年12月 张春光写于望京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