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要有不同时代的艺术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09-11-10 点击:3845
不同时代要有不同时代的艺术
--画家于新生先生访谈
看过于新生先生的新作并读过他的文章感触颇多。我想: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所怀抱的是怎么样清朗柔美的心思?在于新生的作品里,总是满含着一种天真纯朴的特质,充盈画作的是艺术的真诚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他的画使人看了心里觉得温暖而踏实。天真纯朴应该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不然,这样感动人的作品应该怎样来解释呢?
明媚温馨的秋日,得与于新生先生交谈,不亦乐乎!
记者:在您看来,情感对绘画艺术的生命非常重要,是吗?
于新生:言为心声。其实,也可以说画为心声。画之所以有感染力就是因为有情感,有情才成情趣。内心感受是个人独特的东西,而艺术又需形式来体现,情感与形式构合便形成了艺术,但情感与形式的构合还需要相应,内心的感受变了,表达情感的形式也会产生改变,情感变化是其风格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艺术家为什么不同时期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风格?就是因为其不同时期的情感产生了对艺术认识的变化。此外艺术家所运用的技法往往也与自己的个性及情感相关联,画家在不同创作阶段其表现手法产生变化,常常是随自己所表达的感受而变化,在原先的方法及风格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会去寻求新的形式风格。因而,艺术风格是在人格的不断完善与情感磨合中逐渐形成的。有时是某种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激情驱使你拿起画笔,这时你的形式表现只能服从内心,想的就是如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像宗教。一个人要想进入宗教,首先要有一种虔敬心,先不要去当所谓的批评家,如果用批判的态度去对待宗教,可以成为一个宗教的研究者,但自身却永远进入不了宗教的核心。
记者:您曾从民间美术中吸收营养,创作了不少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作品,能谈一下对民间美术的感受吗?
于新生:民间美术所表现的主要是祈福纳祥、驱邪避害的内容,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愿望。从民间美术的特征来看,其质朴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纯真的线条、饱满的构图也无不表现出了艺术最为原本的特质和风貌。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特征又往往与其工艺技术关系密切,就民间年画而言,由于其制版的限制,民间年画的构图就必须饱满,用线条来布满整个画面,印刷时纸张才不至于塌陷下去,颜色也只有红、绿、紫、黄等几种,以适用于套版印刷并减少成本,从而便形成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木版年画走过了传统的历史风尘,也经过了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对它的“改造”,现在如何将现代艺术观念与民间艺术语言相结合,并尝试其与多种形式风格的融合以形成新的艺术风貌,是需要我们去进行研究的。
记者:听说您曾到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这对您的绘画有影响吗?
于新生:实际上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有相通之处,因而不同画种之间均可以相互借鉴,但这种借鉴不一定是要去改变自身艺术形式本质的东西。早年我在油画专业进行西画的学习,对后来创作风格的形成其影响是很大的,如从我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吉祥腊月》、《金秋》等作品中,就可看到西画对我的影响,但它仍然是中国画。中西结合,互为补充,是中国画进入当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记者:近几年您创作的一些水墨作品,与中国传统水墨气脉相连,体貌又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样说起来好像简单,实际上这种境界与您长期的艺术积累及艺术探索是分不开的。
于新生:传统是个很大的概念,以前的东西都可以称为传统。吸收传统既包括哲学精神也包括笔墨语言,要通过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蜕变出来的,才是个人的面貌。很多标榜反传统的东西,同样也离不开传统,试问,没有传统又何来反传统?怎么去反呢?而画中国画就更需去研究传统,只有精研传统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去突破,才能明辨这种突破是否有意义。当一个画家真正把握了中国画传统的精髓,再吸收其它艺术形式进行融会贯通,才会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作品。
记者:自古以来艺术家的作品未必完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有被误解的时候,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于新生:艺术品总归是要拿出来给人看的,有些艺术家的想法和表现方式暂时不被人接受,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当时感悟到的东西别人还感悟不到,或者是因为对事物理解的深度和角度有所不同而产生审美差别。但是艺术家还是需要知音的,艺术家不管其多么孤傲,他总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作品,能有人与自己产生共鸣,希望曲高和众,因为曲高和寡会加重人的孤独感。当然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东西,那么他艺术的价值就要打折扣。艺术品和工业产品其价值所以会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艺术品具有唯一性,这也即是个性,如果艺术品中共性的东西太多,那其艺术的个性面貌就会减弱。
记者:您最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得获奖提名的新作《大晴天》,是您采风归来有感而发,采风对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您对此有怎样的体会?
于新生:外出采风总是让人得到一种新奇的感受,环境的改变得到的视觉刺激会对心智受到某种启发,这种不断地视觉刺激正是艺术家们知识积累、产生灵感、不断注入创作热情的重要因素。我的许多创作大多与采风有某种关联,《大晴天》即是在这种状态中创作产生的,它表现了艺术家外出采风时的情景及心态。
记者:创新不仅是艺术的出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您如何看待创新?
于新生: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其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了传统才可以谈突破、谈创新,如果没有起码的传统基础,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但光走传统老路也肯定不行,“笔墨当随时代”!不同时代一定要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这也是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必然要去面对的艺术使命。
于新生先生还说“艺术之路是广阔的,然而无论走那条路,要取得成功则需要全方位的学习”。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正是由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使他的作品既具有传统功力,又具有现代品位。也正是在这种多方面艺术学养的融汇贯通中,才使他继续不断地延伸着自己的艺术之路。
2009年11月9日(山东商报记者傅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