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跳跃在晴朗的天空下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10-06-08 点击:3528
欢腾跳跃在晴朗的天空下
――于新生先生访谈
5月8日至12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获奖画家提名展”在济南美术馆举办,共展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七位获奖画家的作品50余幅。其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于新生先生的作品引人注目,正如前言中所讲的:“于新生先生的画作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水墨酣畅,节奏明快,形象丰满,气韵生动;其画中洋溢着儒雅之气,氤氲着禅风道韵,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于新生先生是一位有艺术远见和抱负追求的艺术家,他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运行的脉搏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并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卓然有效的艺术实践,真诚地讴歌生命,阐释造化……用作品奠定了自己的艺术位置。于新生先生人物画艺术风格的确立,标志着其绘画艺术已迈入一个新的天地。”在展厅内,记者荣幸地见到了于新生先生本人,于先生热情地接受了中国艺术在线的专访。
记者:于老师,首先恭喜您的作品在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请问,您觉得这届全国美展作品的整体风貌是怎样的?
于新生:全国美展每5年举办一次,是国家权威的综合性美术大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又恰逢建国60周年,就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本届美展集中展示出了一大批既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又有学术水准的作品。绘画形式包括了各类画种,不同画种分展区进行展览。对艺术水准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是从几万张作品中通过层层遴选出来的。从参展作品的主题来看,多选取一些积极向上、赞美生活的题材,旨在弘扬主旋律,注重歌颂性。从作者结构来看,既有老一辈的美术家,也有中青年的中坚力量及美术新秀,其风格多种多样,较之往届又有一些具有探索性的作品涌现,基本反映出了了五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
记者:那么您认为这届美展中中国画部分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在参展国画作品中,南、北方的画家风格有什么差异吗?
于新生:从参展数量来看,国画占得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参展作品主要以各省美协组织选送形式为主,名额根据各省作者数量和水平而定。由于受书画市场的影响,大众平时所接触到的国画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的水墨小品画居多,主题性创作相对见得较少,这是由于这类画适合于一些欣赏者的审美习惯而更受亲睐。与市场比较而言,全国美展中多是些尺幅较大的主题性创作,小品画相对较少。山水、花鸟、人物的比重基本是平衡的,但由于人物画由于能更直观地表现一些社会生活题材,占得比例似乎更大一些。过去南北方画家在艺术语言上是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南方比较注重水墨灵动,而北方更注重造型严谨,但现在由于南北方画家交流增多,南方的到北方工作,北方的到南方工作,从风格上来看差别已不大。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了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获奖提名作品《大晴天》,请您为我们做一下简要介绍吧。
于新生:为艺术创造者们画张画,这是我创作《大晴天》的初衷。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们需要采风和体验生活。平常人们老是生活在某种圈子里,时间久了,就需要去新的环境中寻求心理和生理上的调剂。古人石涛曾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家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新鲜感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对视觉的刺激作用会对心智得到某种启发,而这种不断的刺激正是艺术家们积累知识、产生灵感,不断注入创作热情的重要因素。《大晴天》表现的就是当代艺术家们外出采风的情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原型多是我周围画画的朋友,其中也有我自己的影子。这幅画以《大晴天》为题,还有一层意思是意在反映文化环境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化环境转晴了,艺术家们欢腾跳跃在这晴朗的天空下,可尽情的为艺术去创作、生活……在画面处理上,构图采用了三段式的分割,以竖线来加强形式感并与人物动态形成对比,使画面的人物跳跃的动感更强。用色主要是墨色和暖赭,以国画传统笔墨的浓淡干湿去表现出衣褶,减弱自然固有的色彩,关注并体现主观意趣的光影分布变化,以此来体现大晴天的意蕴。
记者:展览中还看到您的一些国画人物写生作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于新生:这些写生都是我在课堂上课时给学生做的示范,国画写意人物不太容易把握,特别是在语言运用上既要有素描、速写的造型依据,又要有中国画笔墨技法的意象舒发,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逐渐体会。我在课堂上现场做一些示范,可为学生提供一种参照,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法的运用。
记者:您画的古意水墨人物也挺有意思,很有传统“文人画”的趣味。现在还有“文人画”吗?
于新生:“文人画”是历史上对一个特定群体画作的称谓,现在绘画中没有这种定义。我的这些作品主要是想借助高士等题材来把握传统笔墨语言的运用,其中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一些元素,是对中国画精神内涵的一种体悟,但不能称其为“文人画”。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预祝您的作品再获佳绩!
2010年05月8日 (中国艺术在线记者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