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于新生:既要了解传统,也要有时代观念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13-12-08    点击:2642



于新生:既要了解传统,也要有时代观念

【名师简介】

    1956年8月生于寿光,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教育工作者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1年出席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第25、26届意大利世界儿童图书插图展览,第三、四、五、六届全国年画展览,第二、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第五回全国新人新作展,全国群星美术大展,纪念5·23讲话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所作《中国古代寓言》连环画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吉祥腊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奖,《喜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牌奖、第十二届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和第六届全国年画展银奖,《大晴天》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荷塘水清清》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美术作品奖,《金秋》获文化部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中国儿歌一千首》作为我国唯一作品入选第25届世界儿童图书插图展览并分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幼儿图书评选插图二等奖,《农家新居》获全国首届风俗画大展一等奖,《中秋节》邮票(三枚)2002年由国家邮政局发行。

【众评名师】

    朴鲁经狂,得意忘象。穷尽要妙,不落窠臼(题于新生画作)。——张仃(已故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沃土奇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题于新生画作)。——于希宁(已故著名画家,原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

    抱朴含弘,云心月性(题于新生画作)。——何家英(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明其旧而岀其新(题于新生画作)。——杜大恺(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趣在俚俗,格在高雅,法在心中(题于新生画作)。——陈平(著名画家,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副院长)

    于新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世间的任何怨苦悲哀伤泪疾疼在他的心中都能化作热爱生命的一片纯情……敢说生活的千头万绪,都能在他的热心中消融。不消说,心、手、眼的与众不同,他的画儿当然就不同于众了。有人问是什么东西造就了于新生艺术上的成就。也许是他几经周折又面对现实而练就的冷静,也许是乡土生活重彩浓色染了他周身的血液,也许是当代文明改天换地震颤过他极易起伏的心胸……总之谁也说不清。他只管用自己的手,绘制着一个画家自己眼中的“情”,自己心中的“境”。——吕胜中(著名画家,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主任)

 

【名师答问】

 

    于新生是蜚声国内艺坛的学院派人物画名家,他的连环画《中国古代寓言》、中国画《吉祥腊月》、年画《喜船》等作品都曾获得全国美展的重要奖项,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全面素养。目前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担任中国书画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的他,在美术教育方面卓有建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新生提出:当代绘画不能不了解传统,也不能没有当代的思维和观念,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济南时报:您对学院派绘画怎么看?学院派如今在中国绘画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于新生:“再提学院派”这个栏目开得很好,现在提出这个话题很有意义。

    其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没有什么学院派的,学院派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概念,它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产生的,主要是指艺术院校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严格的教学方式,其艺术风格趋于写实、严谨、规范。实际上,后来产生的很多现代绘画的新观念、新思潮、新流派,都是反学院派的,他们要把一些禁锢的东西释放开来,要打破原有的这种规范,去体现一种新的格式,但这种反动是以学院派为参照来进行的,是艺术的一种自然延续。

    当前,在各种思潮和风格纷纷登场之后,我们“再提学院派”,回过头来看学院派的风格和程式到底在现时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个切入点很值得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代艺术中,现在很多东西已失去规范,没有程式了。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去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艺术也是生活,生活也是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与过去所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是不一样的。反传统把以前的绘画基础都反掉了,只剩下了观念。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谁都可以当艺术家。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到底有没有一个规范?需不需要绘画基础?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济南时报:您的观点呢?画中国画需要扎实的造型基础和写实训练吗?

    于新生:从绘画发展的角度来讲,艺术家什么时侯也要研究绘画基础,不管你是去继承还是去反动,搞艺术既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又要了解当代的艺术观念、风格、思潮。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来讲,艺术教育是很系统的,不是某一个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要有教学大纲,有科学的课程安排,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教学大纲的研讨和补充,但主干体系一般不会变。学院教学和社会上业余性质的自学以及过去的师傅带徒弟相比,接受的信息和学习的基础是有明显不同的。

    就中国画而言,西方的学院派介入后,对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这个领域,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补充,弥补了某些方面的不足。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形写神”,重视对“神”的追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形”的忽视。应该承认,过去的中国传统绘画形态对客观物象的表现明显的力不从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用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来画现在的“重大历史题材”,可能就很难表现出历史真实性所传达出那种震撼。当然,观念上中西有差异,也导致了绘画形态的差异,但西方写实绘画的介入,对中国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觉得,对写实的基础训练,还应该是艺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有了写实的基础,我们还要了解一些现代的风格和观念,因为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这是不同时代的艺术相互不可替代的。仰韶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现代人能做出来吗?就算能做出来也只是形式的模仿。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了,也不是那个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了。比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模仿出来,但这已经不是宋人精神的自然流露了。现代人不可能做出商周青铜器,不可能做出仰韶彩陶,不可能画出一张宋画。也即是说:现代人还需要有现代的观念,去画现代的画。

    济南时报:应该怎么看待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

    于新生: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材料方式、绘画工具来说,有中国自身的民族性。但是从大的环境来说,世界范围内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从生活方式、日常用具、服装穿戴现在都在趋于同一性。西服不是中国的服装,但我们也在穿;油画不是中国人的绘画方式,但我们也在画。融合和相互补充这些都是必然的。从绘画角度说,硬去限定这是中国画那是西画,意义不大。什么是传统?过去的东西沉淀而成的就是传统,现在人必然也应该创造未来的传统。

    济南时报:您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笔墨的东西,也有民间美术的元素,还有一些西方绘画的语言。您怎么做到把这些自然地融为一体?

    于新生:从我的艺术经历来说,接触艺术的形态比较多,对中国传统绘画、西方绘画和民间美术都有涉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对民间美术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后又到山东艺术学院学习了油画;再后又专心从事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对中、西、民间的东西都有所接触,这些从我的创作上也能体现出来,比如说有些大型的美术创作包括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明显能看出写实绘画对我创作的影响;而我平常画得高士图,则是以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为基础的一种消遣性的东西,表达上比较随心所欲。当然,这几种元素是互相融合而非是泾渭分明的。我的高士图虽然画面上还是古代的高士、童子等素材,但其中的造型、画面构成的、艺术气息与过去的文人画是有明显区别的。对传统的学习是要了解传统,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并非完全照搬。模仿过去的经典,画得跟过去一模一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济南时报:您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哪些方面?

    于新生:我还是比较注重写实基础,写实的训练还是很重要的,在艺术院校不去打好写实的基础,到其他地方更没有这个条件去做了,当然也包括其它形态的绘画基础,我教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都强调一定要打好基础;再一个就是观念——当代艺术家必须有当代的观念,要去进行一些新形式的探索。要用你的观念去把中西方传统的、现代的绘画融会贯通,然后去画出自己的作品。   (记者臧文涛)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