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

作者:于新生    时间:2006-07-12    点击:5534分享到:更多


与朋友们在印度


印度之旅

 

于新生

 

 是几个画界朋友的倡议,才有了这次印度之旅。2006年的农历大年初五,我们一行16人由济南集结出发,经上海飞往印度,进行七天的考察旅行。

 

第一天  上海--新德里--杰普尔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在上海虹桥机场滞留了近七个小时,到达印度首都德里时,已是第二天的早上八点。

  到印度的第一印象,要比想象中差了许多。印度的首都国际机场有点像中国的三流火车站,里面的设施简陋,垃圾桶东倒西歪,杂物散了遍地,臭气熏天。问过导游,才知这景况是正在罢工的机场职员们所为。机场出口处的墙面上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也造型拙劣、制作粗糙、不伦不类,显得相当“业余”。想必在国际机场这样代表国家形象的窗口场所,壁画应该找具有当今艺术水平的画家来创作,难道有文明古国之称的印度,其艺术现状竟是如此水平?

  从机场通向市里的道路也狭窄而颠簸不平,路两旁的低棚小屋脏兮兮地从车窗外闪过,这景象使我联想起了中国二十年以前的状态,觉得现在的印度明显比现在的中国要落后得多。

  印度的首都德里位于雅沐那河畔,是座有5000年历史的古都,分新德里和旧德里,富人大多住在新德里,穷人大多住在旧德里。从其城貌来看,这个城市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了自身原有的民族特征,一些传统式房屋基本在积木般的方形特征中显现着变化,除了某些具有宗教特征的圆尖形屋顶伸向天空标示出其特殊地位外,新德里现代式的高楼大厦不多,似乎并没有现代化城市中那种以高层建筑相互竞争所体现出来的发展欲望。这里的一切显得古板而平和,伞状的树木与那些矮矮的建筑纠葛在一起,在人和车辆的嘈杂声中,自然而散漫地向四周延伸。

  早餐是自助。为了好好品尝一下异域风味,我每个品种一样不剩地盛了一盘。可品尝的结果却是差点儿吐了出来!按中国口味,这印度饭实在是太难吃了!特别是那些加了咖喱的糊糊状食品,怪怪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经过尝试,最后好歹算是找到了几样可吃的东西:米饭、烤饼、鸡蛋、水果和冰淇淋。可食用这些食品,已经不再是品食美味,只能是充饥了。

  导游是个小伙子,长了一副标致的印度脸,热情而礼貌。他是锡克教徒,但却没蓄起长长的胡须和头发,也没打上锡克教徒特有的包头,从他的穿着看不出印度民族特色,只是把一件红花格衬衫扎在一条蓝色的牛崽裤里,头上戴个太阳帽,帽下挂了一付黑色的太阳镜,显得精明而随便。他曾到中国留过学,并去过许多地方,汉语说得也流利。他长长的印度名字不太好记,他让我们喊他的小名:迪都。迪都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

  印度的冬季气候宜人,摄氏二十度左右的温度似乎一下子就让我们跨越了冬春两个季节,提前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回了大地。我们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单衣,享受着异域冬季的温暖。



在印度门

  

  印度门广场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型广场,总统府、国会大厦和象征印度独立的印度门都坐落于此。蔚蓝的天空下,印度门红赭色的花岗岩反射着扑面而来的暖暖阳光,与门上镌刻的英烈名字交相辉映。在印度门周围的草坪上置有一排排木棍扎制的东西,有点像我家乡农民种菜用的蔬菜大棚支架,也有点像拐来拐去的迷宫,不觉纳闷:印度人不会是要在这广场上种菜吧!后来问迪都才知道,原来这是独立日阅兵时的围栏,阅兵过后仍然放在了广场上。可这杂乱粗糙的东西我实在是难以与首都广场协调地联系起来,不可想象,如果是在中国的天安门广场设置这样的围栏,会是怎样的效果?

  中午在哈瑞奎师那神庙的哥文达特色餐厅品尝了一次据说是最为纯正的印度素食,可这素食的花样与我已品尝过的印度早餐并无区别,好歹算是有了早上的经验,只挑可吃的吃,对那些糊糊状的食品是再也不想问津了。

   




  哈瑞奎师那神庙
 

 红白相间的哈瑞奎师那神庙坐落在一座红色的小山上,该庙又称为爱神庙,据说这里有印度最美丽的女神茹阿妲·奎师那神像。可看后才知,所谓的爱神庙只不过是一座现代建筑,里面也只是在黑暗中摆了一些怪模怪样的雕塑,并结合一些忽明忽暗的灯光和怪声故弄玄虚,再加上其解说语言也让我们这些外语盲们不知所云,便觉索然无味,不免开始对这次印度之旅有点儿失望起来。

  下午,乘车前往杰普尔,从德里到杰普尔大约要五个多小时的路程,据说走的是高速公路,可这所谓高速公路只不过是比平常公路稍宽了一点,与普通公路并没什么大的不同。汽车、三轮车、马拉车、行人和横过马路的牛都在路上拥挤着……而路上最多并让人注目的是那些车头和车身被装饰得花花绿绿的大卡车,它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这些车体上的图案和文字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均按车主自己的喜好手绘而成。大部分车的两旁描绘最多的图形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鹰,这大概是印度的车神吧!除了一些吉祥图形,据迪都说上面还写有诗句之类。这倒有趣,是十足的印度特色!

    


骑白马的新郎



身穿红色礼服的仪仗


  到达杰普尔已是晚上。在下榻的酒店我们碰上了一次印度当地的婚礼。“出门见喜”,好事!据说,印度婚礼要狂欢三天,非常地热闹。可惜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断:鼓乐声中,身穿红色礼服的仪杖们高举着闪亮的灯树列于两侧,在一个穿绿衣随从高擎的大伞下,狂舞的人群簇拥着新郎走来,新郎着一身白色的印度礼服,骑在一匹纯白色的马上,礼服和马身挂满了珠玉宝器,光彩耀眼。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吧!有位团友见缝插针,想趁新郎下马行礼仪时上马来个留影,也过回新郎瘾。遗憾的是脚刚跨上马镫,就被人家当场制止。可不?新郎的坐骑那能随便让你去骑?这会让人以为是换了新郎呢!幸亏你是个“老外”,不知者不为怪!若不然,新郎恐怕要找你决斗的!

  当下没有看到新娘在哪里。据说女子在印度的地位是极低的,女孩出嫁,要准备很多嫁妆带到男方家里,作为新婚夫妇以后生活的基础,而男方则无须准备。如是在农村地区,女子的地位会更低,她们要做饭、带孩子、在田里干农活、承担所有家务。相反,男的却整天无所事事,悠闲得很。怪不得我们沿途经常看到在田里干活或头顶重物急匆匆赶路的大多是女人,而男人们却是聚在一旁聊天、看报、晒太阳……印度独立前,在杰普尔所在的拉加斯坦邦还实行陪葬制度。丈夫死了,妻子要被活活烧死陪葬。虽然这个制度现已被废除,但死了丈夫的寡妇们一生都要穿白色衣服,不许化妆,不能参加他人婚礼,不可进入神庙,更不能再嫁。我真想不到,在现代文明世界中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社会!真为这里的女人鸣不平!

 

第二天  杰普尔

 

  迪都换了一套新衣服,显得格外精神。“那玛斯德!”上车的迪都像昨天一样向我们打着招呼。“那玛斯德!”我们也以刚学会的这句印度话向他问好。

  车上迪都介绍:印度共有29个邦,邦相当于中国的省。杰普尔印度语的意思是“国王之城”,这里曾经是众多王朝的聚集地,现在是拉加斯坦邦的首府。拉加斯坦邦三分之二是沙漠,三分之一是平原,这里的老百姓每年只在冬季种地,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贸易。但我们自进入拉加斯坦邦后,在路上却没有看到沙漠,仅是看到了许多被人们当作运输工具的骆驼。这些骆驼似乎表明,沙漠就离此处不远。

  车子通过了一座红色的城门,我的眼睛睁大了,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古式建筑在眼前闪现,这里便是著名的杰普尔古城。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所有建筑都是土红色的,由于这些红色墙壁上大都装饰有白色的图案,从视觉上便产生一种粉红色的感觉,故杰普尔又被称为“粉红之城”。该城所以装饰成这种颜色,据说是当时的国王特意为迎接英国威尔士王子来访而为。古城中高贵华丽的宫殿、庄严肃穆的城堡、五彩缤纷的集市交织在一起。古老的粉红色建筑前面,夹杂着门面挂满货物的店铺、随地而就的地摊、身穿沙丽满戴金银首饰的女士、蓬头垢面拖儿带女的乞丐、东歪西倒的骆驼车……它们拥挤着,生活着,共同构成了一片如幻似梦的古城风情。使人进入这座古城,便会产生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中世纪的奇幻,但你面前所呈现的,绝对不是超越时空的虚构,而是真正的现实。这座红色的古城,让我感受了到印度后的第一次激动。

  琥珀城堡建在邻近杰普尔古城的山上,该城堡由杰普尔曼星国王于1592年始建,整个城堡为四方形,远远望去有点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在城堡周围的山峰上还随山势筑有一些防御设施,很像中国的长城,十分雄伟壮丽。游客由山下可以坐吉普车或乘大象上山参观。

  城堡内的古堡和宫殿结构宏伟而复杂,显示了当年这里王公贵族的富有和奢华。曼星国王有12个老婆,每个老婆都有自己的庭院,这些庭院与宫殿之间有迷宫般的通道相连,国王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通道在12个庭院间走动,谁也不会知道他住在哪里。宫殿里最为著名的是两座镜宫,镜宫墙上的图案由无数面不同形状的小镜片组成。这些镜片白天在阳光和蓝天下流光溢彩,漂亮异常。晚上则映入艳裳歌舞和月光繁星,幻影浮动,神秘莫测。




琥珀城堡



琥珀城堡中的宫殿



琥珀城堡中的宫殿


   

  琥珀城堡上方的山顶坐落着雄伟的老虎堡,老虎堡与琥珀城堡遥相呼应,形成了互相关联的防御系统。老虎堡地势险要,工事坚固,当年曾数次抵御了入侵者的进攻。也正是由于该城堡,杰普尔以不可战胜而闻名,因而又被喻为“胜利之城”。城堡里有一门世界上最重的大炮,达270多吨,据说当年曾试射过一次,炮弹可至40公里。在老虎堡厚厚的围墙上跳跃着一些黑脸、白毛、长尾的猴子,这些猴子不怕人,与游客们非常友善,其让古堡在沧桑中又增添了不少灵动的生机。




老虎堡



老虎堡


   

  琥珀城堡与杰普尔城之间有一片湖,湖中有一座宫殿叫水宫。远远望去,水宫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地浮现于湖水之上,令人称奇。

  下午,返回杰普尔古城。这时的古城比上午更是热闹了许多。杰普尔古城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还在应用,仍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它能历经几百年这么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一奇迹的产生,则得益于这里的生活意识及生活方式的相对稳定。

  杰普尔皇宫及其博物馆位于古城内,它的建成是由于当时建于山上的琥珀城堡水源不足,才又在山下修建了这座皇宫。皇宫以黄色和粉红色调为主,典雅而华丽,是印度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皇宫之一。皇宫内的博物馆收藏有当时杰普尔国王使用的精致生活用品和珍宝,这些珍宝中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银瓶,当年曾用来运载恒河圣水给远赴英国的印度皇子饮用。皇宫内有部分皇家住所不对外开放,据说现在的杰普尔国王仍然还在皇宫内生活。这使我惊奇,难道现在印度共和国里还延续着中世纪的王室?问过迪都后才知道,果然如此。印度独立之后,杰普尔国王虽然失去了往日的权利和广阔的土地,但仍然享有特权和地位,并依旧受到人的尊敬,杰普尔皇室依然存在至今。由此可见,印度的政治体制相对地宽松和多元,这种现象又与印度人较严格的等级观念有关,在这种等级观念中:上等人永远是上等人,下等人永远是下等人。虽经时代更迭,但王公贵族及其后人的地位和身份是不变的。




风之宫殿


 著名的风之宫殿耸立在杰普尔皇宫区,它是杰普尔的象征。该宫殿是当时的国王为他的五百个王妃所建。这座五层的建筑上有九百多个窗户,每扇窗户朝向不同的方向,在宫殿中的任何地方,均可感受到风的吹入。透过镶嵌有镂空雕刻的窗户,王妃们既可以俯瞰街景和庆典,又不会被丈夫之外的男子看见她们的面容。只是,现今风宫虽在,可现在的国王大概不会再拥有这么多的王妃了。

  傍晚,我们参观了杰普尔的一家宝石加工厂。在这里可以看到珠宝工匠们将原始玉矿雕琢打磨,使之成为稀世珍宝的过程。杰普尔是印度著名的宝石加工集散中心,各种式样的宝石、钻石经这里加工集中后,再流向印度的其它地方及世界各地。

  这天,我的情绪一直处于兴奋中。印度终于揭开它的面纱露出了本质的美丽,我开始欣赏印度了!

 

 

第三天   阿哥拉

 

  前往莫卧尔王朝的首都阿哥拉。

  北方邦是印度最主要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阿哥拉是北方邦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曾经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首都所在地。在印度历史上,有过很多的民族进入这个地区,使得这里的王朝更迭不断。莫卧儿王朝是16-19世纪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封建王朝,莫卧儿一词系“蒙古”的转音,由于王朝的建立者自称为蒙古人,因而称其王朝为莫卧儿王朝。我没料到,曾在印度强盛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竟与远在中国北方的蒙古人后裔有关,由此来看,他们应是蒙古帝国在横扫欧亚大陆时传留的子孙,但却不知道这些蒙古后裔是在何时皈依了伊斯兰教。



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


胜利门


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大门外的修鞋匠

 途径著名的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据说,当年莫卧尔王朝第三代国王阿克巴因为一直没有儿子,曾到法地布尔西格里求福。这里的一个算命圣人预言:阿克巴将有三个儿子诞生。果然不久,他的三个老婆各生了一个儿子。阿克巴大悦,认为此处是圣地,便到此地来兴建新的首都。但新都建成后,只经过了短短14年,又因水源不足再度迁回阿哥拉。后来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的王宫变成了一座清真寺。现在古城原来的护城墙、城门及皇宫依然保存完好。

  在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给我强烈震撼的是古城的大门。此门被称作胜利门,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门,也是我见过的最为雄伟壮丽的门。大门建在一处陡坡之上,大块的红色砂石砌成的台阶像金子塔一样呈三面向上逐层垒积,使人在攀登时始终于仰望中去接近这座大门,让你感到大门就像一个居高临下的红色巨人,你总是拜伏在它的脚下,这也许正是莫卧儿国王阿克巴所要体现的王朝威严和辉煌吧!大门上钉了许多黑色的马蹄铁,这些马蹄铁让我将它们与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联系在了一起……进得大门,整座清真寺内部也用红色砂岩建成,那位为阿克巴算过命的圣人就葬在这座清真寺里,其陵墓以白色云石而筑,看上去就像一颗冷冷的白色宝石,精灵般地镶嵌于这一大片暖暖的红色砂岩中,光亮耀眼。

  阿哥拉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当属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迪都对我们说:泰姬陵是必须看的,不到泰姬陵就等于没到印度!

  泰姬陵景区外站立着荷枪实弹的印度士兵,游客须经搜身而入,此架式似乎与这美丽的景点有点儿不太协调。其严密的保安措施让人觉得:这里其实并不安全!

  泰姬陵位于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杰罕为纪念他的爱妻泰姬王妃所建。王妃原名阿姬曼·芭奴,美艳绝伦,她19岁嫁给沙杰罕,36岁在生第14个孩子时死于难产。临终前,她要求国王为她建造一座供人瞻仰的美丽陵墓,国王答应了她。于是沙杰罕便耗资500万卢比,召集世界各地的2万名能工巧匠,花了22年时间(在正面大门上的22个圆形宝顶,代表它所建成的时间),终于在1653年完成了这座震惊世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并将其作为自己爱妃的长眠之所。

  当我第一眼看到在蓝天衬托下的白色泰姬陵时,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纯净、高贵、美丽、圣洁、神秘。无论从任何角度望去,纯白色的泰姬陵都是造型完美,壮丽无比,凡是看到它的人,就会不得不被它打动,被它吸引……据说它在月色下的绰约姿容和在破晓时分的艳红美态,映在园中的池塘中,就更加令人心醉神往。

  泰姬陵由前庭、正门、莫卧儿花园、陵墓主殿以及两座清真寺组成。陵墓主殿四角各有圆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地震,塔体只会向外侧倒下,而不至于破坏主殿。主殿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圆顶,全用沙杰罕最喜欢的白色大理石建成,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又用五颜六色的红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等珍贵宝石拼嵌成花纹图案,使其在圣洁中更是显现出了高贵。在建筑主体下方,据说还挖了18个井,每个井都以一层石头、一层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层层叠起,以减低遇到地震时对主体的伤害。陵内的大理石屏风内有两副空石棺,正中小的石棺代表泰姬,旁边大的代表沙杰罕,而沙杰罕与王妃两人的真身,却均葬在底层的墓穴中。




在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后面是亚穆纳河,由泰姬陵向河对岸凭栏远望,天地相接,广阔无垠。据说沙杰罕在泰姬陵完工后,有意隔河为自己再建一座以纯黑大理石为材料的陵墓与泰姬陵遥遥相对,以此来表达对泰姬的钟爱之情。然而,他的儿子却在他晚年时篡位夺权,并将他囚禁于阿哥拉红堡内,甚至不让他看到泰姬陵,至使他的这个愿望终未实现。被囚禁的沙杰罕也只能在夜晚透过一块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数公里外的陵墓,思念她的爱妃。七年后,沙杰罕在囚禁中死去。值得庆幸的是,其尸身最终得以允许葬于泰姬陵内泰姬的身旁,跟自己的爱妃长眠在了一起。



阿哥拉红城堡

  与泰姬陵遥遥相望,位于亚穆纳河西岸的阿哥拉红城堡也是莫卧儿王朝的宫殿,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城堡全部用红色砂石筑成,是一座有着高20多米、长约2.5公里城墙的雄伟建筑。它起初只是一座防御敌军的城堡,待局势平稳后才变为了王室住所。堡内的建筑分别由历代国王所建,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它标志着莫卧儿王朝从开始到兴盛发达的过程。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国王阿克巴曾提倡宗教平等,这种思想在阿哥拉红城堡内的一座大门上体现出来,上面有代表伊斯兰教的宝顶、印度教的莲花、犹太教的六角星和佛教的黄色等多种宗教象征。由此可见,阿克巴的确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心胸宽广的国王。

  从阿哥拉红城堡登高远望,亚穆纳河玉带似地伸向远方。夕阳中,阿哥拉城外的原野与亚穆纳河于迷蒙中融为一片灰紫色,在蔚蓝天空和土红大地的衬托下,天际边白色的泰姬陵显得更为明亮耀眼。想到当年的沙杰罕国王就是在这座红堡里遥望泰姬陵,不觉让人对自身不能确定的命运感慨万千。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把泰姬陵喻谓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在此处体味这句话,更感受到了远处那滴明亮“眼泪” 的永恒……

 

 

第四天 瓜丽尔--奥查

 

  瓜丽尔城堡建在一座山上。进入城堡前,在山脚处首先看到的是路侧山崖上的石窟造像,这是我进入印度后第一次看到大型的石刻造像群,据说是耆那教的。神像的动态呈僵直站立状,造型多为毫无掩饰的男性人体。印度宗教神像中这种赤裸裸的人体造型,明显与中国的宗教造像大不相同,使人对印度宗教产生了一种异样的神秘感。



 瓜丽尔城堡


 在瓜丽尔城堡

   

  城堡内的瓜丽尔王宫虽然已是满目疮痍,但仍掩不去它昔日的风采,特别是其装饰在王宫外墙表面的蓝色图案,使这座古老的宫殿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瑰丽与多姿。听迪都讲,这里也曾发生过悲凄的爱情故事:瓜丽尔国王有九个漂亮的王妃,国王生前对她们非常宠爱,国王死后这九个王妃悲痛欲绝,便在王宫内的浴池中一起殉情而死。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后怕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便终生不娶,可没想到待他死后,他的三十个情人又在王宫中的另一个水池中也以同样的方式全部殉情。我虽搞不清这些女人到底是为了爱情还是被当时的伦理所制,但这故事确实让人惋惜和感动。我想,这事如果是发生在当时的中国,皇帝肯定会为她们树碑立传或建造烈女牌坊什么的。



瓦砾里的石雕残件


太阳神庙


  瓜丽尔城堡内的土坡上建有一排很不起眼的平房,问起来才知道是瓜丽尔城堡博物馆。虽然外表太显简陋,但里面的藏品不乏精品,大部分是瓜丽尔王朝残存的雕刻。我在王宫一侧的瓦砾堆里还发现了一块上面雕刻有三个人物的小型石刻残件,这可能曾是王宫建筑的某个部分,而现在却被当作垃圾遗弃了。看来印度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多,要不然也不会舍得将它扔掉。我不由心动,真想把它带走。可据了解,印度法律规定100年以上的艺术品都是文物,没有合法的证明不能携带出境。这东西现在扔在这里是垃圾,可你要带走说不定就会被认为是文物了。没办法,只好还是让它待在瓦砾堆里吧!

  瓜丽尔城堡内的太阳神庙让我激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结构复杂、玲珑剔透,神庙内外的雕刻更是精妙绝伦。由于马上要赶往奥查,迪都在此只给了我们十几分钟的时间参观,真后悔看前面残垣断壁的王宫占去了太多的时间,没办法,因时间限制,只好匆匆拍照,恋恋不舍地离开。

  去奥查的路上,经常看到路两侧山坡上耸立着一些古老的城堡。印度的古堡很多,由于这一带大部分是平原,那些凸起的山就成了这些地区的制高点和险要之处,当地的土邦和王朝往往就将自己的宫舍凭山而建,从而形成了这一带的城堡特色。




用花环交换纪念品的孩子


  路状很差,更糟的是沿途村镇有许多关卡。当地人在公路上横一木杆,过往车辆就需交费,迪都管它们叫流氓收费站。但印度人还算友好,沿途很多人会主动向我们这些“老外”招手微笑,在车辆滞留的时候还会围上来一些孩子向我们索要圆珠笔等小物品,有时也会用黄色鲜花扎成的花环进行交换。对此大家早有准备,从国内带来了大把的圆珠笔等物品,此时便分赠给这些孩子们,也算是一种友好的施舍吧!

  沿途难寻厕所,所幸有路沟树林,便下车就地为之。行进路上见其它车上的游客也在干这种勾当,有蹲在沟里的西方女客见有车经过,便匆忙把衣服蒙于头上,却不顾屁股大白于天下,来个真正的“钻头不顾腚”。看来,脸还是要比屁股重要得多!

  到达奥查时已近黄昏。夕阳洒在奥查古城和那些高高耸立的王陵上,浸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亮丽。奥查曾经是本德拉王朝的首府,印语意为密地。现奥查周围依然存有着许多保存完好的宫殿和神庙,特别是奥查王宫的宝石彩绘壁画,其经久不变,色彩如新,值得一看。




奥查王陵


在奥查


奥查王宫


比瓦杜河边洗浴的印度妇女



比瓦杜河边
   

  奥查很美。虽然过去的王朝所在地现已成了一个小镇,但它却因为没有受到现代建构的干拢和人为破坏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小镇街道两侧充塞着各色的店铺,人来车往,异常热闹。湍急清澈的比瓦杜河从小镇边上穿过,河水被两岸葱郁的树木裹附着,在太阳耀眼的余辉中闪烁出晶莹的光点流向远方。黄昏中,河岸边有许多当地妇女揭开了身上五颜六色的沙丽在河水中洗浴,绰约动人的身姿被晚霞衬映着,更给这里增添了一份迷人的异域风情。

 

第五天 克久拉霍

 

  看到著名的克久拉霍神庙时,已是下午。这里的性爱神庙群是印度主要的观光胜地之一,其尤以镶嵌在庙宇上表现赤裸裸性情节内容的雕刻而引人注目。该庙群由称为月亮神后裔的璨卓王朝(也称月亮王朝)于10-11世纪建造,分属印度教和耆那教,雕刻风格基本相同。据说月亮王朝的国王每结束一场战争就建一座神庙,以感谢神灵的保佑并彪炳自己的丰功伟绩。过去曾有85座神庙,现仅存22座。整个庙宇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西群雄浑精丽,东群器宇轩昂,南群雕刻精湛。


克久拉霍神庙



克久拉霍神庙雕刻



克久拉霍神庙雕刻


克久拉霍神庙雕刻

  在庙群所雕刻的众多天神性爱场面中,尤以供奉西瓦神的坎达瑞雅·玛哈戴瓦神庙最为著名。据迪都讲,上面表现的性爱姿势可达八十多种。雕刻中的人物以写实稍带装饰风格的裸体为主要造型特征,其不仅把各种做爱技巧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且意象也颇为奇特,除有人与人做爱外,甚至还有人与兽之间的场面,且很多动作都不是常人所为。看得出,印度人在性爱文明方面真可谓是造诣颇高!

  庙群上的这些雕刻除其内容独特外,就其艺术水平来说也是登峰造极。那些大大小小精妙绝伦的雕像无以复加地布满了庙宇内外,天神们丰满的臀部和乳房被纤细的腰肢呈扭动状串接在一起,毫不掩饰对性感的张扬。且这些神庙在此不止是一座二座,而是目不暇接的一片。如将昨天还让我激动不已的瓜丽尔太阳神庙放在此处,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克久拉霍神庙外有许多小贩在卖性爱内容的图册、玩具和工艺品,这些小贩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随手接过一本来看,不禁让人目瞪口呆,里面介绍的全是各种做爱的姿势和技巧,那些小玩具则更为直接,把各种性爱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出于猎奇,各买上几种,也算是游克久拉霍神庙的特别纪念吧!

 

第六天     占西

 

  由克久拉霍踏上归途。先返回奥查,参观了来时未看的奥查王宫。午后乘车前往占西。

  在车上,迪都开始向我们介绍推销印度特产,有印度神油、香水、茶叶等。根据我在国内旅游的经验,导游介绍的产品其价格总会比其它地方要高出许多,尽管如此,由于大家都对迪都的印象不错,为了迪都,都买了不少。此外我们还按照约定每人向迪都付了40美元的小费,印度是个小费国家,干什么都要服小费,迪都与我们相处六七天,付点小费谁也不会计较什么。




占西古堡
   

  到达占西,我们特意瞻仰了占西女王的古堡。迪都介绍:占西女王原名拉克希米·巴伊,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抗英女英雄。她聪颖、勇敢,自幼学习骑术、射击,丈夫占西王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之后,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兼并占西王国。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女王在占西发动起义,率领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重登王位。在占西保卫战中,由于城堡险要而坚固,屡攻不下,英国人便用重金收买了城堡内的一个人,最后城门被此人打开,英军才得以攻入城内。女王见城门已破,无力再守,便把养子背在身上,骑上她的白马,从城墙上跳了下来。那白马跳城后已成重伤,但却仍站立不倒带她继续飞奔,直到安全地带后才吐血而死。女王逃往瓜丽尔,但没想到瓜丽尔国王竟把她出卖给了英军。女王终被英军杀害,牺牲时年仅22岁,同时被害的还有她年幼的养子。

  女王的古堡是红色的,深沉静穆,像一座丰碑,让人肃然起敬。这个故事让我感慨:在中国有汉奸,看来在印度也有印奸!印度人信教,但不知道这些出卖民族正义的人信的是什么教?在教经中是否有在金钱利益面前视大义而不顾的教规?如将这种信徒与那匹不懂教义的白马相比,真可谓是畜牲不如!

  离开古堡,匆匆赶往占西火车站。晚上12点,我们乘火车返回了德里。

 

第六天       德里--上海

 

  今天是在印度的最后一天,由于迪都昨天晚上回去同家人团聚,我们看见他时已是上午十点。

  从有关资料上得知:在德里,著名的景点还有红堡和贾玛清真寺。可不知怎的,这两处景点在旅游计划中均未安排,经再三协商,迪都才答应了我们的参观要求。但条件是:为节省时间,只可外观,不得入内。



 红堡

 红堡位于旧德里,其地位有点像中国的北京故宫,是莫卧儿王朝的另一处气势恢弘的王宫。这座宫殿也是由建造了泰姬陵的沙杰罕所建,共花费10年时间建成,比泰姬陵要早。整个建筑呈八角形,设有五个城门,围墙拐角处有角楼,城墙和内部与阿哥拉红堡一样,其主要也是用红砂石砌成,故而也称“红堡”。可惜的是:我们在此只能是望城兴叹,却不知里面是何景致。




贾玛清真寺


贾玛清真寺的印度平民


贾玛清真寺的印度平民

 离红堡不远,贾玛清真寺坐落在德里古城的东北角,与红堡交相呼应,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该寺建于1644-1658年,寺址上原来有一座佛寺,被穆斯林占领后才改建为清真寺,也是沙杰罕时期的杰作,目前仍是印度伊斯兰教信奉者的礼拜场所。清真寺的大门口前是高高的几十级石阶,石阶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水池,很像泰姬陵水池的翻版,但这池中早已无水,取而代之的是污垢和杂物,池两边挤满了地摊、人力车、三轮摩托、教徒、乞丐……登上高高的台阶,进寺庙自然别忘了脱鞋子,可当我们提鞋入寺时,却被一个老者拦了下来,由于迪都没有来,交涉半天也弄不清他到底跟我们说的是什么。没办法,只好罢休。

  中午,在中国住印大使馆后面的一家自称是中国特色餐馆里吃了一顿午餐。餐桌上摆有中国的火锅,但这火锅与中国的吃法却大不相同,它只不过是被当作了用来盛汤的汤盆,既无火,也无其它吃料。尽管口味不太地道,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与吃那些糊糊状的印度饭相比,能在印度吃上这样的“中国饭”,已是大喜过望了。不一会,大家就狼吞虎咽地把桌上的饭菜吃了个精光。




在印度博物馆


印度古代绘画


印度古代绘画


印度古代绘画


印度古代雕刻


印度古代雕刻

 下午参观的是印度博物馆。这是一座三层建筑物,看上去像个办公场所。围栏门口有持枪的警卫,进入博物馆需要买门票,过安全门也要经过“搜身”,跟机场安检差不多。如带相机进馆,须另外购买能带相机入内的专用门票,且票价不菲。博物馆内大部分展品是印度古代宗教石造像,这些雕刻之精美,又给我了一个惊叹!观赏它们时我几乎是屏住了呼吸。我看不懂外文,不知展品标签上说的是什么,也不知石刻所雕的人物是什么来历,而让我关注更多的是那些优美石刻的本身。这里让人惊叹的雕塑实在是太多了!很难想象,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古代工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造了如此众多的精美雕刻,毫不夸张地说,希腊的断臂维那斯如放在此处也算不了什么。我再次被印度艺术的魅力所打动……从石刻的人物造型样式还可以看出,包括中国四大石窟在内的佛教造像大多均是来自于印度宗教造像的翻板,只不过是中国造像穿着多,印度造像穿着少而已。毫无疑问,是印度贵霜时代的犍陀罗佛像和笈多时代的笈多佛像为亚洲诸国的佛造像提供了范式,其波罗时代的密宗佛教造像也对中国西藏等地的佛教艺术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但此博物馆中除了雕刻外,其它方面的艺术品则显得相对贫乏。史前文明部分展示的陶偶、陶罐和石制、青铜工具等与中国相比,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艺术水平上都差了不少。博物馆的二楼和三楼展示的是印度古代绘画、民族服饰、生活用品、民族乐器等,展品中有些绘画细密而别致,其表现手法与中国工笔画有相似之处,但更为强化其装饰意味。这些精美的展品让我在博物馆不知不觉就呆了两个多小时,等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已是到了闭馆时分。

  还剩下一些时间,我们去了德里的一个商品市场。该市场在德里是很有名的,规模很大,看上去有点儿像中国的小商品城。据说里面曾发生过恐怖爆炸,但市场的名字我记不清了。这里的商品便宜,而且还有比较大的砍价余地,我在此花十美元就买了四个精美的刺绣背包。可我们在砍价中也常因语言不通而闹出一些笑话,如印度人点头是“不”,摇头是“是”,和我们的习惯相反,很不容易适应,故而常把成交当作不成交。我的一个朋友更可笑,在他想花八美元买两个雕刻木盒时,竞伸出了中国表示“八”的拇指和食指,对方大概以为是对方要出两美元买他的盒子,连声说no!直到弄明白这两个手指代表的是数字“八”时,才欣然成交。

  晚饭时我们同迪都拥抱告别,通过七天的朝夕相处,这个印度小伙子让我们恋恋不舍。

  晚上12点,我们抵达新德里机场候机。在机场商店里,看到了与迪都所推销的一样商品,可价钱却低了不少,迪都25美元卖给我们的茶叶在此仅卖16美元,其它5美元的商品在此仅卖3美元。还碰到和我们相同路线的其他旅游团队,问起小费的事,他们全团一共才付了导游二千卢比,折和不到50美元。而我们全团却给迪都付了600多美元。迪都这小子也真够黑的!对我们这些以诚相待的中国人也下得去手,这回让他赚了!可这些与我们此次印度之行的收获相比,就微不足道了,算是到此扶贫了吧!

  返回上海的飞机从新德里起飞,疲劳的我在飞机上却仍然难以入睡,走过的印度总是在我眼前浮现,让我如醉如痴。此时,印度给我的印象已与来时大不相同,她就像一个不重修饰的美女,不管她的衣着多么寒酸,但却以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透露出了她那让人难以抗拒的迷人魅力……

 

2006年2月于济南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科技园路)邮编:250300

鲁ICP备14004444号 网站访问量: